長篙現代詩文選

Pic 1

個人詩觀

主張詩歌突破傳統而又不脫離傳統,力求用最簡潔易懂的語言表達更深的道理;描寫生活,平樸自然而又不拘泥形式,脫俗而創新的思路;追求個性自由和自然的表達方式;注重感受,有思想的作品;反晦澀,故作。

-- 長篙現代詩文選《渡口》 --


 

提倡詩歌的多樣性

 

詩歌受到殊多的限制,束縛她的東西很多,她是文中精品,其藝術性,哲理性,價值觀,都已經達到文學頂峰。從流傳下來的詩經,唐詩,宋詞到當代現代詩,仍然嚴格地受著格律,行文,精煉,集中的影響;而詩歌的發展無時無刻地受到詩歌愛好者的關注。大家不難看到,當代的詩歌影響力,傳播力,閱讀性已經不是很大,就好象一件過時的紳士裝,掛在廚櫃裏的妝飾物一樣。為了推廣,普及,繁榮詩歌,每一位詩人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文藝爭論是件好事,百花齊放更要提倡,在此,詩歌應打破框框,就像砸破鐵飯碗,自已去闖市場一樣。

 

  ■  詩歌是冷酷而深刻的藝術

一件作品的思想,無論是抽象還是具體,有時表現在其深刻性,但是,深刻後理性居多,容易帶來其他的後果:追求深層次的東西,挖掘人性深處的感受,而忽略了引讀,表現在詩的晦澀和跳躍上。因為這樣的詩,是詩人追求的內心的東西,一種自我傳遞形式上的高度;傳達給讀者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不是讀者的思想,在此,廣大讀者有些是屈服地接受作品自身的內涵,不是一種自然的享受。當然,如果作品是表現廣大讀者內心的世界,(而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應該是大眾的)是大眾能接受的心理,能感知共鳴,這樣大眾更容易接受。

這種冷酷不只表現在思想上,這種脫離眾人的思想,無論在個性上還是在表達方式上都在表現自我,忽略他人。因此,詩人是冷酷的作家,就象作蠶自縛,默默耕耘,不沉默才怪,可是,誰會崇拜個人主義?誰會為你個人分憂?

 

  ■  詩歌是嚴肅而深沉的藝術

詩歌的嚴肅性不只是在表達思想上,相反有時輕巧與浪漫在某些人眼中會視為無聊和淺薄。因為嚴肅、認真已經刻在詩人的心中,而這種嚴肅表現在作品上,就會體現出一個“累”字。偏激一點,詩就成為了發洩中心,那種“刻骨與黑”引發起來讀就感覺到累。這是一種普遍表像,表面上文字深刻,表面上文字難懂,表面上隱晦很深。這是一種誤導,從某種角度上講,就是一個“怕”字,怕自已的作品被別人指責,擔心自已的詩太幼稚,不深沉,而這種所謂的深沉帶來了諸多不良後果。

1、故作姿態,故意在陳敘上隱晦,表達上朦朧。不是在思想上與文學的價值上,而是從文字上或者其他修飾上去刻意追求某種自認為高深的喻象或思想,而這種晦澀與個性正是個人內心的暴光,怕別人說作品淺,怕作品不耐讀,怕用普通文字啟發不了別人。

2、好高騖遠,這種情況在初學的作者中容易犯。詩歌是精靈,海闊天空,自由暢想,是件好事。可是在詩裏面上天堂也需要階梯,如果只是一味地用誇大其詞的手法,或者盲目性講大氣,過多地運用生僻的辭彙來掩飾,來提高。形成空洞,形成一種假像。你不是神,越是偉人越謙遜,這裏面有許多詩人已經領悟,俗稱“浮誇風”,“浮躁病”,這是大家避忌的。生活閱歷深厚的作者一眼就能看出這種不實在,流於言表的張揚,又怎麼能讓大眾感興趣呢?

 

  ■  脫離生活的藝術

為什麼說樣說,嚴格地講,任何藝術的本質都源于自然,其內在的美的拓展也是生活與自然的延伸,詩歌同樣是。脫離實際,脫離大眾,大眾不懂,百姓迷惑,你談什麼生活?詩歌在時代的環境中能造就英雄,國外許多名家都是在國家興亡,或戰亂期所產生,他們的詩歌表達的愛國激情能鼓勵大眾。而現在,生活在平靜的年代,卻造就了一批憤世嫉俗,懷才不遇的庸人,自謂不公,詩歌成了發洩的武器,試想,誰又會接受你的子彈?

生活,不是你自已,如果詩人只會生活在自已的領域,眼光就不遠。我們生活在平凡中,大可是領導,小可是平民。這是社會分工的不同,不同層面需要不同的人,是一個立體交叉的社會。如果你的詩歌表達的圈子很小,僅僅是個人,就是脫離生活,而這樣的詩在網路上太普遍了。

假如你有憂國憂民的思想,有博愛大眾的仁心,就去熱愛生活,請用詩歌去表現。

 

■  詩歌的多樣性

 

1▲詩歌的觀賞性

 

僅僅是好的詞是不夠的,模仿他人也不行。必須創新。

詩歌是一種文字裁體,沒有視頻和色調,而這種欣賞是別人對你的詩的一種欣賞。可以通過色調,誇張,攝影,繪畫,質感等來表達。“橫看成嶺側成峰”,就是一幅畫;從視角來表達這種想像空間,在心底形成一種立體組合,同樣,色調的變化與質感的滑膩也會讓人讀後起到良好效果。

 

詩歌的聽覺

 

這種韻。我在“內韻”中講過,有些詩象小調,讀後確感感覺這種是一種琴聲,從心底發出的悅耳的力量,滋生出某種感激或興奮。因此,我覺得一首詩能達到這個效果就是一首好詩,她的意義同樣能刺激你的感觀,起到興奮作用,而大眾也會接受。

 

幽默的作品

 

這樣的詩太少,仿佛詩在文學中只是高貴的嬌子,是高雅而獨特的藝術。但是,幽默中讓人發笑,笑過後讓人感悟的作品就難寫了,她並不是簡單的幽默,而是一種回歸大眾的途徑之一。

 

生活點滴

 

以前的作品表現很廣,而作品的張揚與霸戾,反映出英雄與俠氣,令人驕傲。可惜英雄太少,無中生有不提倡。但是我們的身邊的事太多,你能寫好嗎?是不是低賤了一點,生活就是這樣,你能把周圍的事寫好,寫出層次與質感,不信服你才怪,為什麼脫離了本我就沒有東西可寫了呢?是不是該加強一些東西了。

同樣,生活的東西太多,不止是表現在現實物質上,同樣反映在思想上,個性與現象同樣會引發別人的思考。

 敍事詩難寫,而詩的表達更確切,更精煉,試試吧。

 

新奇

 

詩歌是自由的,假如你的詩仍然受著太多的束縛,比喻,格律,章節等,那說明你的書法仍不到位,仍處於練筆階段,只有將這樣條款運用於無形,才會更自由的發揮。因此,能寫出與眾不同的詩,確是一件好事,但沒出有基礎是不行的。

“新”摒棄觀念,去掉陳舊,甚至沒有自我,如在醉後所寫,不拘一束。

“奇”奇思妙想,想別人所不想,思別人所不思。這就是與眾不同,能夠有自我個性的詩人,這種自我個性,不是庸俗,不是嘩眾取寵,更不是標新立異,而是一種探索,對詩歌的認真。

 

以上說法,偏離了傳統,其形式,體裁,表現手法都可以出新。我們都清楚,現代詩歌處於稠濁狀態,好壞爭論不休,可以說網路詩迷失了方向,讀者是自已,追隨者也是朋友們,在相互鼓勁和攙扶中前進……有一點可以肯定,用消沉來請求讀者的理解是錯誤的。

什麼時候詩歌繁榮了,那方向就對了。為什麼不能打破傳統,為什麼不能改變詩風?為什麼不能有自已的詩性而偏要向一邊倒?

如果我們繼續按上面的幾點而不能突破自已,就等著穿補疤衣吧!

 

                          200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