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諾貝爾獎

 

 

    每天早晨,你會看見一位蹣跚的老人準時出現在羅馬市郊的歐洲腦研究所,下午,她的身影又會出現在市中心的非洲婦女教育基金會。

    你肯定想不到,這位老人就是美籍意大利女細胞學家、198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麗塔•萊維•蒙塔爾奇尼。如今,她已經101歲了,盡管年事已高,萊維•蒙塔爾奇尼依然堅持每天辛勤工作。

    再來看看另一位老人的生活。2009年10月的一天,天氣跟往常一樣好,76歲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平靜地來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時間是早上九點,跟昨天的上班時間絲毫不差。接下來,她就開始著手自己今天的工作 ——為學生們授課兩小時,卻絲毫抽不出時間來理會那些拿著“長槍短炮”對著她的媒體記者們。記者們之所以如潮湧來,是因為在昨天,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剛剛被授予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她也是該獎設立數十年來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性。

    時光倒轉12年。199710月, 美籍華人科學家朱棣文被宣布因發明用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獲知得獎的當天,朱棣文仍平靜如常地去給學生們上課。他說:“當我想到還有更多的優秀科學家,特別是比我強的科學家還沒有獲獎時,我自然就不應該把這項獎看得有多重,我只是運氣比較好而已。

    無獨有偶。1973年,帕特裡克•懷特被宣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當在自己家中的農場得知這個消息後,懷特只是笑了笑,接著,他一擺手,說:“諾貝爾文學獎不會使我的生活有任何改變。”然後就拎著魚竿釣魚去了,留下一堆記者瞠目結舌地呆立原地。

    行文至此,讓我們不禁想到了上個世紀初的偉大科學家居里夫人,她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兩度榮膺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然而,即使是在第二次捧起諾貝爾獎章之後,她依然是那麼的平靜如初,依然心如止水地從事著手頭的工作,她甚至把自己的金質獎章給孩子當玩具玩。愛因斯坦說:“在我認識的所有名人裡,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她是一尊不被榮譽腐蝕的塑像,矗立在時間的廣場上,昭示著公心”。

    我們也終於明白,花環與掌聲終究是虛浮的,榮譽與財富也算不了什麼,諾貝爾獎其實是如此寂靜。

 

                                    2010.4.1  寄自內蒙